关涛,现任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和军休服务管理科科长。他以铁肩担使命,用真情暖兵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退役军人工作的不凡答卷。荣获“呼和浩特市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以“公”为尺 架起安置公平桥
在退役军人安置这块考验担当的阵地上,关涛始终把“公平”二字刻在心头、扛在肩头,以矢志不渝的坚守、一视同仁的准则,让每一位退役军人都能在安置中感受到扎实的公平正义,让“公平”成为贯穿安置工作始终的鲜明底色。2020年,他在全自治区率先为退役士官、转业军官、随调家属三类人员的“阳光安置”引入“公证入场”,以“三到位”锚定方向--政策宣传、阳光安置、权益保障一个不落;以“四举措”筑牢根基,从档案审核到量化评分,从岗位明确到自主选岗,每一步都印刻着严谨;以“五公开”照亮全程,评分、岗位、择岗、排名、结果全程晾晒,让每一位安置对象看得明白、选得踏实。
他将安置“关口”前移,提前对接用人单位摸需求、商岗位,与组织、编办联动争取优质岗位,创新“直通车”式安置,让专业人才精准对接适配岗位。2019年以来,他经手安置的千余名退役军人、近两百名随军随调家属,安置率达100%,实现了部队、个人、单位“三满意”。这份“100%”的背后,是他对“一碗水端平”的坚守,更是对“人尽其才”的担当。
以“育”为桥 点亮老兵新征程
“退役不是终点,而是转场的起点。”关涛深谙此理,精心打磨退役军人培训的“成长阶梯”。2019年至今,他牵头举办6批次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3批次转业军官素质提升培训,千余名老兵素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他创新推出待安置期间“六个一”思政教育模式:邀乌兰牧骑与老兵共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节目,让文化认同在欢笑中扎根;请优秀退役军人讲党课,让榜样力量照亮前行路;组织无偿献血,用热血续写“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带领重温入党誓词,在铿锵誓言中叩问初心;赴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让革命精神融入血脉;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让老兵风采在城市发展中绽放。每一个“一”,都是一次精神的淬炼,更是一场对“军人本色”的深情守望。
以“干”为要 啃下攻坚硬骨头
面对退役军人社保接续这道“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关涛带着团队开启“攻坚模式”。他先让政策“入脑入心”,组织工作人员逐字逐句啃文件、对标先进学经验;再以“无休”换“无忧”,攻坚阶段全员放弃休息,逐份审核养老保险凭证、信息表、转移基金,确保数据“零差错”;更以“协同”破“壁垒”,主动对接医保、社保、税务等部门,争资源、谋支持。从身份核验到数据录入,从资金结算到流程监督,他全程盯守、严把关口,每一份清晰的凭证背后,都是他“不让老兵吃亏”的执着。
以“暖”为底色 织密服务连心网
跨军地改革集体转制部队退役军人落户,涉及两千余人及随迁家属,政策杂、任务重。关涛带着团队“往前站”:主动上门赴部队集中办公,把服务点设在老兵身边;推行“一站式”办理,从资料审核到手续办结全程跟进,让老兵少跑腿、好办事。
他更在细节处见真情:成立全区首个退役军人服务党支部,开通热线、开座谈会,解疑释惑暖兵心;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让老兵退役之路“顺顺当当”。
关涛用实干诠释“军人事务无小事”,以创新回应“老兵期盼大于天”。他曾是军人,更懂军人的赤诚;虽已转身,却为老兵筑牢了“后方阵地”。这份坚守,恰是新时代先进工作者最动人的注脚。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