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虎威,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姑子板村农民。他以犁为笔、以田为卷,在300亩盐碱地上书写出绿意盎然的传奇;他用科技赋能农业,以创新引领转型,将“以种代养、以养促种”的生态智慧化作乡村振兴的铿锵乐章。这位从黄土地里走出的农业“领头雁”,用二十年的坚守与突破,诠释了新时代劳动模范的赤子情怀与使命担当。在内蒙古草原的广袤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农业的革新篇章。荣获“呼和浩特市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
科技拓荒:盐碱地上的生命重构者
在那片被称为“不毛之地”的盐碱村,80%的土地曾连草都难生。云虎威不信“靠天吃饭”的古训,他带着“让盐碱地长金子”的执念,把汗水与智慧融进泥土。
2018年,他率先在自家地里架起节水灌溉设备,让玉米在干涸的盐碱地上焕发生机--那年,他的玉米比邻家高出半截,产量暴涨40%。“不是土地不养人,是老法子该换了!”他带着村民看长势、算细账,第二年,全村节水灌溉设备连片成网。开关一拧,水肥直达根系,省了30%的地下水,更省了农户排队浇地的通宵守候。
如今,昔日泛白的盐碱地已化作郁郁绿洲,亩产翻番的田垄间,藏着他对“科技兴农”最朴素的注解:“农民要富,先让土地会‘说话’。”
产业破壁:种养循环的生态架构师
当奶业转型的浪潮冲击散养户时,云虎威率先砸碎“一头奶牛养全家”的旧饭碗。2006年,他带着四户村民奔赴东北,拉回20头育肥小牛,在“没人懂肉牛养殖”的质疑声里,请来牧场专家手把手教学。
一年后,首批肉牛出栏,每户增收超万元。他趁热打铁,领着全村80%的农户蹚出“奶改肉”的新路:地里种青贮玉米喂牛,牛栏的粪肥还田壮地,形成“以种代养、以养促种”的闭环。曾经闲置的牛棚响起哞叫,荒芜的土地长出希望,生态与收益在循环中双双增值。
“土地和牛羊从不骗人,你对它们用心,它们就给你活路。”这句挂在嘴边的话,成了他带领乡亲破局的密码。
服务铸魂:乡土大地的实干领路人
从全村第一台拖拉机的轰鸣声里,云虎威拉开了农业机械化的序幕。当年,他自筹资金买回铁家伙,让乡亲们告别“牛拉马驮”的苦日子;如今,他的农机库里从播种机到收割机一应俱全,从种到收的全链条服务,让“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了老黄历。
春耕时,他的农机队连片作业,让播种效率提高了三倍;秋收时,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帮村民把颗粒归仓的时间缩了一半;秸秆禁烧政策下,他的机械将秸秆打捆送向养殖场,既护了蓝天,又添了草料。寒来暑往,他的农机辙痕遍布全村土地,也刻进乡亲的心里。
泥土的芬芳里,藏着云虎威最动人的勋章。他不是学者,却让盐碱地读懂了科技的语言;他不是商人,却让土地与牛羊跳起了增收的舞蹈;他不是官员,却让乡亲们的日子有了奔头。
如今,这位劳动模范仍在田埂上奔波,他的脚印里,有对土地的敬畏,有对乡亲的热忱,更有对农业现代化的执着。正如他常说的:“土地不会辜负实干的人。”而这片土地,也终将记得,有这样一位农民,用一生的耕耘,让乡土大地焕发了最蓬勃的生机。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