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呼和浩特晚报》报道(记者 刘芳)9月12日,记者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进一步满足首府市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按照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对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的全面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标准化、智能化、综合化”的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编制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及专家编制发布了《智能农贸市场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地方标准。
据了解,《规范》围绕覆盖农贸市场食品流通重点环节,以服务民生保障为主,结合我市本地农贸市场的现有基础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对农贸市场建设信息化、计量管理、诚信系统等智慧化要求进行深化及细化,助力全市农贸市场智慧化发展全面升级。
在升级市场硬件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规范》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配合该体系建立,通过配备追溯电子秤,显示交易明细、打印票据、实现智慧支付,在交易凭证或零售凭证上,标注用于查询农副产品流通追溯信息的追溯码,合成信息追溯链条,进一步消除农产品大流通趋势下的“信息孤岛”问题,加强市场监测及运行调控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优化食品的交易过程和管理方式,提高食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并通过技术手段采集、分析、运用农产品流通信息,实现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来源可查、过程可控、风险可防、安全可靠、公众可查”,不断提升农贸市场放心消费指数。
此外,要求农贸市场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对农贸市场出入口、快速检测室、食品加工区域或点以及市场营业场所等公共区域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让市民“菜篮子”安全更有保障。
《规范》突出要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动智慧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信息可视化,在市场中设置公共信息显示屏,市场基本信息、相关法律法规、检测信息以及一些通知性信息可通过公共信息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设置触摸显示屏,方便消费者了解市场整体经营状况、商户经营信息、农产品检测信息以及摊位布置电子图、明码标价、消费评价等;在经营户摊位醒目位置设置摊位显示屏,实时公示商家信息、摊位号、营业执照、健康证以及每日菜价等信息和支付二维码等。通过搭建市场智慧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多方共享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促进消费过程透明化。截至目前,市四区分别确定了福海兴、万惠、美通、宝全庄四个大型农贸市场作为试点,智慧化升级改造正在分步推进中。
《规范》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对适应自治区和我市地方政策,大力发展农贸市场智慧(智能)化建设,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以智能农贸市场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交易公平化、源头可塑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现代化”的农贸市场监管新模式。让市场更贴近群众,成为惠及群众的大民生,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