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这是许多老旧小区的“硬伤”,也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我市的老旧小区大多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小区没有物业,缺乏统一管理;基础设施陈旧,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公共绿地少,私搭乱建严重。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今年我市计划改造333个老旧小区,截至8月31日,已改造完工301个小区。改造完的老旧小区情况如何?居民是否满意?记者带您去改造好的老旧小区实地看一看。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粮饷府街的检察院小区,作为我市今年计划改造的老旧小区之一,该小区目前已完成全部改造工作。走进小区,整齐划一的停车位,亮丽如新的楼体外立面,配套齐全的小区设施等,让人感觉小区不仅环境变美了,功能也更加齐全了。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住起来舒不舒服,相信没人比已经生活在这里近30年的居民范阿姨一家更有发言权了。“现在我们小区简直是脱胎换骨,整个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造后从楼顶到地面、从里到外都焕然一新。园林部门在小区里修建了花池,夏天一到各色花草竞相开放。不久前小区里还安装了健身器材,我们也享受到了不出院门就能随时随地锻炼身体的福利。”范阿姨说。
据了解,检察院小区建于1982年,历经30载风霜后设施破损、环境无人维护。在列入今年改造计划后,新城区西街街道办事处成立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西落凤社区也牵头成立了民意监督组和改造工作临时党支部了解民意诉求,与施工单位召开对接座谈会等确定改造项目。如今,走进检察院小区,绿化带干净了、楼道里的小广告不见了、杂物乱堆乱放没有了,新增的休闲凉亭、微型消防设施、垃圾分类亭、健身器材以及文明宣传栏……处处展现着小区的新变化。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日盛茂街的大劝业小区和位于聚隆长街的邮电线务楼及关帝庙街教育局家属楼,发现这3个老旧小区都不大,有的小区仅有一栋楼,但即便是这样的“小”小区,相关部门在改造过程中也十分用心。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每个改造完的小区大门口都张贴有一张写有“15分钟生活圈”的指示图,详细地标注了建在小区周边的便民市场、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和运动场地等直径距离以及方位等。“出门前看看指示图,不仅不迷路,还能知道来回的时间,真的非常贴心。”教育局家属楼小区的居民王芳说。
西落凤社区党委书记贾璐婷介绍:“以检察院小区为例,我们做了管网改造、线缆入地、大门道闸安装等35项精细化改造项目。今年我们社区共改造了7个老旧小区,均以检察院小区为样板,现在各小区改造均已完工。希望在社区工作人员以及辖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老旧小区焕发全新的面貌,居民以幸福的生活感受助力创城。”
记者手记
对于生活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宜居环境的期盼是什么?是楼道干净亮堂,是没有到处乱扔的垃圾,是夜晚出门时小区里明亮的路灯,是楼前绿意盎然的小花园……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着力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宜居家园,让市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马妍)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