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记者 苗青)6月29日,在市委宣传部召开的第四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就我市近年来的民政事业发展、就业工作情况、教育事业发展、住房保障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发布。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挨计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实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专项行动,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确保稳定脱贫、防止返贫,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截至目前,全市享受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的脱贫户12920户、21872人,占脱贫户总数的49.64%、总人数的40.05%。
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每年都提高保障标准。为了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连续10年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由2012年的430元/月·人提高到现在的790元/月·人,提高了83.7%;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12年的233元/月·人提高到现在的575元/月·人,提高了147%。今年截至6月份,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4658户、136661人,累计支出资金3.4271亿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兰军介绍,我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6.5万人,城镇从业人员达到1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国家、自治区目标之内,持续保持了首府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扶持创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筹集就业补助资金28亿元,其中市及旗县区财政匹配资金8.28亿元,为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市教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宝欣介绍,2012年至今,我市累计投入资金7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5所,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7.5万个。目前已经形成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56个,涉及学校146所,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强校带弱校、强校带新校、强校带农校”的教育格局。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807所,在校生45.31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109.24%,义务教育巩固率提升到97.83%,高中三年毛入学率为126.39%。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03%,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2.73%。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金利介绍,近年来,我市以商品住房发展为目标,满足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大力发展商品住房市场,统筹兼顾以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重点,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公共租赁住房和以市场机制发展商品住房相结合的保障供应体系,为我市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改善民生、促进城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房地产市场,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工作,我市新建商品住房面积人均达到34.6平方米,为居民提升居住品质、改善居住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以来,我市采取商品住宅价格备案,“一房一价”“明码标价”等手段,住房市场发展成效明显。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调研员刘院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呼和浩特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城乡居民健康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我市累计投入40多亿元,陆续新建了市第一医院、市蒙医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口腔医院,改扩建了市第二医院、市职业病医院。新建和改扩建旗县综合医院、中蒙医院10所。“十三五”期间,我市对4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个乡镇卫生院、812个村卫生室同步进行了建设,市政府出资为全市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大三件”“小三件”设备288台件,基层名医工作室实现了全覆盖。2020年,我市启动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项目,规划建设用地780亩,总建筑面积21.07万平方米,基本建设总投资19.17亿元。经过不断发展,全市的医疗服务能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