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记者 吕会生)6月24日,市委宣传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场发布会,介绍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这是 “呼和浩特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
据发布会消息,我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效果良好、进展顺利,呈现出站位高、部署早、安排细、抓得实、有创新、要求严、效果好等特点,全市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我市始终站在“两个维护”政治高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抢抓第一时间,立足第一标准,展现第一效率;紧紧抓住学思践悟,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员覆盖;用心用情用力,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改实改;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打造特色党史学习教育品牌;精准定位、靶向发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以干部作风转变和首府“十四五”良好开局,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第二天,市委就迅速召开全市动员部署会议,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及时下发总体方案及多个配套方案,谋划部署学习教育工作。目前,10个巡回指导组下沉全市104家地区、部门(单位)及274家二级单位,普遍开展了3—4轮全流程督导,深入访谈干部和基层党员,查漏补缺,全面发挥把方向、释疑惑、促落实作用。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要开展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三问”活动,“为民分忧解难题、立足岗位作贡献”, 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和走访慰问活动。4月1日发布市本级“开门纳谏”公告以来,“12345”接诉即办等平台累计受理市民诉求19.8万件,直接答复13.1万件,生成工单6.7万件,已办结4.4万件。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前期调研、“开门纳谏”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结合实际提出了重点民生项目或为民办实事事项清单。截至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制定重点民生项目或为民办实事事项1593个。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为民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或为民办实事事项清单中认领民生实事1135件,推动解决落实。结合党员承诺践诺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2727个,认领民生实事13104件。窗口服务单位党员开展了“戴党徽、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活动,评选“岗位建功先锋”118人。村(社区)“两新”组织党员结合“最强党支部”创建,发挥作用办实事1.6万人次,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5600余个。聚焦群众办事高频事项,优化服务流程2200余项,推出“互联网+政务服务”3401项。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集中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问题窗口,帮助群众企业解决“想办却办不成的事”。
结合共建文明城市办实事,我市启动实施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三级联动进社区”活动,自治区、市、城区三级共53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2572个住宅小区的大工作格局全面铺开,党员到社区现场开展党史宣讲、政策辅导、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同时结合“我帮你”志愿服务办实事,各基层党组织围绕“你有困难你找我,我是党员我帮你”主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500余次,广泛开展“我是人大代表·我帮你”“我是北疆楷模·我帮你”“我是种田能手·我帮你”等志愿服务活动2800余次。“七一”前夕,全市各级党组织还要把精神激励、人文关怀和物质帮扶统一起来,广泛开展对获得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因公去世家属等的走访慰问。
我市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内涵,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革命传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同时,组织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等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成立“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呼和浩特市分基地”,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打造党史学习微课堂网络学习平台、公交车流动党史学习课堂,对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开展“送学上门”“寄学上门”等服务。盘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首府红色故事,遴选推出9个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乌兰夫纪念馆挂牌,统一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 永远跟党走”活动,各级党组织开展专题党史学习、党日活动300余场(次),讲好红色故事,厚植爱党情怀;创推《多松年》《青山烽火》等大型舞台戏剧和《欠您一个称呼》《第一支部的党旗》等12部党史题材情景短剧,上演“永远跟党走”原创大型交响诗画《大青山》;呼市一中、锡林南路小学、太平街小学师生共同排演红色话剧《寻找李大钊》,体验式学党史,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合唱节暨广场舞、美术书法摄影展等文化活动350余场,全市40余家影院进行百年百部主题电影展映,让光辉历程润化人心、滋养灵魂。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重在办实事、贵在开新局”,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一体化推进,在加快推进“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建设中体现首府担当,展现首府作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4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4%,高于全国74.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区第一,助推乳业、生物医药、光伏、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旅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