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呼和浩特晚报》报道(记者 刘芳)4月25日,记者从2021年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专项行动共办理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33件。
据介绍,为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组织知识产权执法保护行动,通过线上筛查、线下排查的方式,排查出全市知识产权相关代理机构242家,建立了代理机构台账;制定印发全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方案、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6055人次,检查经营主体6076户,办理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33件。与此同时,还加大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办理力度,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投诉案件16件,“马栏(1)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入选2019年度全区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并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专利典型案件评选范围。2020年6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19年城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绩效考核结果,在全国156个地市级考核城市中,呼和浩特位列31位,较2018年提升了122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呼和浩特还积极推动商品品牌战略,积极发挥地理标志优质作用,打造县域经济新亮点,使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发展格局。推荐武川县、土左旗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申报自治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1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例如,2018年“赛罕南瓜”申请地理标志认证并顺利通过鉴评,2018年以前年产1500斤,2020年产量已达120多万斤,年收入180余万元,单价从申请地标前的0.7至0.8元上涨到1至2元,带动了全村40%的农户,如今“赛罕南瓜”已经销往全区各盟市并进入北京、上海等市场。
据悉,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推进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优化升级。进一步出台激励政策,加快平台建设;推动中国(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报及建设工作,形成知识产权快保护、大保护、全保护、严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推动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助力中小企业专利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队伍建设。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