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首府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 六部门回应热点问题

发布时间:2021-04-19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4月16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记者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现场提问,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作了解答。

1.问:今年在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文相答:2021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为核心,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全力打造“蒙速办”政务服务新品牌。一是统筹“四个一”推动“一网办”。加快建设市、旗县区、乡镇(街道)三级互联互通的“一张网络”;推行旗县区线上线下事项名称、要件材料、办理时限相统一的“一套标准”;用好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的“一个平台”;打造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综合窗口出件”的“一个窗口”。年内实现政务服务门户覆盖广度和深度达到100%,通过网络进行材料核验达到60%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扩大至100个。二是统筹“三个强化”推动“掌上办”。在强化资源整合方面,完成各政务服务类移动端应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与“蒙速办”App对接工作。在强化数据应用方面,推进“蒙速办”电子证照数据应用,引导用户利用“蒙速办”App,通过亮证、扫码等方式在自治区统一政务服务门户和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在强化共建共用方面,建立健全“试用员”“找茬”及用户体验情况通报机制。年内实现50项与公众关系密切的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三是统筹“三个导向”推动“一次办”。针对解决好“如何办”的问题,全面做好政务服务精细化梳理成果复用工作,完成政务服务大厅“一件事一次办”窗口设置,将“一次办”工作延伸到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针对解决好“谁来办”的问题,加快组建人员队伍,配齐配足工作力量。针对解决好“怎么办好”的问题,加快建立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线上线下融通的“一次办”服务体系,通过“一次办成、一窗发证”闭环管理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年内实现103个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四是统筹“三个建立”推动“帮您办”。建立“帮您办”工作标准,参照市本级“帮您办”事项清单,细化并向社会实时公布服务范围、业务流程。建立“帮您办”服务网络,全市各委办局明确2—3名“帮您办”工作人员,旗县区审批局全部成立“帮您办”工作专班并在大厅设置“帮您办”工作窗口。建立“会商联审”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制。在去年推出现场兜底帮办、老弱病残特殊群体上门代办、重点项目全程帮办代办3种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将自治区确定的投资项目帮代办纳入重点项目帮办范围。构建市、旗县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街道、社区形成全市帮办代办“纵向四级联动、横向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

2.问:在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服务重大项目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石文昌答:今年以来,我委始终把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深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压缩审批时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力促项目早落地快开工。具体实施以下措施:一是积极推动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各项业务“网上办”“预约办”,依托全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和监测调度,保障投资项目申报、受理、审批和前期工作稳妥有序开展。二是自我施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通过“主动服务、前瞻指导”,线上接件、一网通办,不断压缩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目前,项目建议书审批时间已由过去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已由过去2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大大缩短了项目立项环节所需时间。三是精研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通过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为我市重大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截至目前,我委组织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39个,拟申请资金200.63亿元。同时,通过提前谋划、积极筹备,拟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3.9亿元,近期将下达3.0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老旧小区建设。有力支持了我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呼和浩特市新机场(已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7.6亿元)、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推进项目建设。通过落实“日调度、周报告、月分析”机制与局际联席会议制度,详细掌握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与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并通过重点项目快报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同时反馈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合力推动各项手续办理,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3.问:在强化信用监管,严守食品、特种设备安全底线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武永厚答:今年2月,我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以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决定》明确的原则要求,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力求通过健全监管标准、创新监管方式、凝聚监管合力,走出一条既能守住安全底线,又能促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那这条路如何走呢?就是要建成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形成市场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具体来讲,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筑牢“双随机、一公开”为基础的信用监管体系。一是发挥“双随机、一公开”办公室牵头作用,从年初先后报请市政府印发《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细则》,编制涉及全市23个部门、46个抽查领域、83个抽查事项的《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第一版)》,牵头制定涉及62项具体任务的《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领域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截至2021年3月底,全市制定实施单部门和跨部门“双随机”抽查检查计划1252批次,完成检查并公示检查结果 10515户次,结果公示率达到100%。同时将内蒙古书菲服装有限公司等64250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 3985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的市场主体相关情况函告有关部门,协同实施联合惩戒。二是继续落实我局出台的《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行政约谈制度》,截至目前共约谈企业3138户,市县(区)两级信用监管部门为11793户企业依法办理移出异常名录手续,信用修复61户,对长期停业未经营的市场主体394户进行吊销(此项工作正在推进中)。三是从受理到审核、实地核查、约谈考试到做出移出决定平均用时4.5个工作日,使企业在履行法定义务后第一时间实现“无障碍合法经营”。同时加强涉企“双公示”信息的归集共享,做到“应归集、尽归集”。截至目前共归集行政许可信息 41万条次,行政处罚1.92万条次,小微企业信息1562条次,严重欠薪失信行为人信息21条次,重大税收违法案件7件。四是积极探索开展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市场主体多维度 “全景画像”,形成信用等级分类。

二、打造食品领域整治的全方位安全防护网。一是通过 “线下巡查+线上监控”,推进源头管控。线下巡查依据食品经营者落实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进口冷链食品情况等“十一项证明”,线上监控依托“蒙冷链”追溯平台,双重督促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二是实施“重点领域整治+全面推行改革”,探索细节梳理。重点整治农村牧区食品安全,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等。同时,深化食品经营许可改革,进一步优化许可流程,缩短许可期限,全面推行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书工作,提升食品经营许可便利化水平。

三、提升以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的综合监管能力。一是全面实施特种设备告知和使用登记事项“不见面”“一网通办”“马上办”“一次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整治工作。二是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事中事后智慧监管水平。大力推进自治区市场监管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平台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的应用。三是强化特种设备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制定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年度检查计划,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全面按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要求,做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以上就是我局目前探索并实践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方面的简要工作,下一步还将在实践中寻找更标准答案,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问: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方面的措施?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金利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呼和浩特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市住建局牵头负责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审批改革事项。按照“统一申报、信息共享、各司其职、限时办理、集中反馈”的原则,共同联合自然资源、人防、供电等部门,开展建筑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审批工作。采取措施:一是2019年8月我局印发了《呼和浩特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联合验收实施方案》,将竣工规划条件核实、质量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备案等七项验收工作全部纳入联合验收事项。实现了统一要件、同时受理、同步审批,程序流畅,审批迅速,竣工验收总时长从之前的累计约3个月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完成。二是2020年为实现网上办理,方便企业上传资料,我局协调市工改办修订出台了《呼和浩特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联合验收实施方案(修订版)》,组织各参验部门联通政务外网,进一步精简要件,将竣工验收办理要件精简至56件,并以“工改平台”(建设工程审批系统平台)为基础打破了各个环节之间的壁垒,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避免重复提交要件,减少办理环节,使项目验收时间从35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至25个工作日。三是采取“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机制。在联合验收过程中实行“告知承诺制”,资料审核及现场验收阶段存在个别资料不全的,在不影响验收结论的前提下可容缺受理,建设单位出具承诺保证限时提供,参验单位可先行通过。极大地方便了项目企业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优化联合验收管理体系,继续加强与其他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对接,打破部门边界与审批堵点,完善竣工验收阶段各领域平台的联动系统,构建跨部门横向连通的审批服务流程,建立跨层级纵向联动的服务模式,确保验收时效性,实现企业项目“建成即使用”的目标,提高企业的便利度和获得感。

5.问:在提升群众对人社工作满意度,助力首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兰军答:市人社局为了提升人社服务的便利度和群众对我们的满意度,助力首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今年以来,我们推出了4项举措:一网通办“再扩容”。我局“一网通办”服务事项由去年的155项增加至211项,网上服务进一步“扩容”,并且初步形成了网上服务大厅、手机移动客户端、自助服务终端、综合柜员制、12333电话服务“五位一体”的人社服务矩阵,我们还将继续开发、探索,让更多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快捷办理,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让群众体验更好的人社服务。部分业务办理“零材料”。前不久,我局通过业务数据共享和企业网上承诺申报的方式,实现了包括企业和职工参保登记、就业失业登记和劳动用工备案登记等15个协同事项5类电子图片材料免提供,企业经办时间压缩到原来的一半,目前在办理时限、办理环节及办理材料方面均超过对标城市杭州。另外我们还实现了企业社会保险登记、企业职工参保登记和企业职工缴费人员增减申报3个事项7×24小时网上受理,当日办结(工作日当日16时前申报当日办结,工作日16时后申报次日办结,节假日顺延),让企业和群众办理业务像“网购”一样方便。自助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今年我们计划开启“24小时自助服务厅”,企业和办事群众可随时在自助服务厅进行企业社会保险登记、企业职工参保登记、企业职工缴费人员增减申报、单位或个人参保证明查询打印、生存认证等42项便民服务,让人社服务更便捷,更贴心。养老待遇资格认证“不出门”。为了切实解决退休人员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成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的问题,我局通过“内蒙古人社”和“青城智慧人社”App,退休人员可自助完成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对于不会使用手机App、行动不便或在外省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通过上门服务、微信视频、邮寄视频资料实现认证。让退休人员足不出户感觉到人社服务的便捷。以上就是我局提升群众满意度,助力首府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些举措,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市人社工作,给我们更多意见建议,我们会继续努力完善改进,谢谢记者朋友们。

6.问:对于市民关注的“办证难”“办证慢”等问题,将采取怎么样的措施强化服务保障?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亮答:其实现在办证既不难也不慢,办理不动产权证需要提供当事人的身份证明、不动产的产权和来源证明、完税证明等,即可申请办理。

针对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我市在不动产登记机构推行实体大厅全城办、微信预约精准办、一窗受理综合办、网上大厅自助办、窗口延伸联合办、优化流程提速办、下班时间夜市办、休息时间加班办、遗留项目社区办、特需人群上门办等“十办”措施,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实现了复杂登记控制在5个工作日,一般登记控制在3个工作日,简单登记控制在1个工作日,注销登记即时办结。

针对解决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我市按照《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房地产遗留项目不动产分户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五项措施,加快推进分户登记工作。

一是明主体,明确市四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为房地产遗留问题“办证难”的责任主体。

二是简资料,将《不动产登记申请书》《授权委托书》《询问记录》三表合一,将分户申请材料由7件(申请书、授权委托、询问记录、身份证明、合同、完税凭证、分户图)压缩至4件(申请书、身份证明、合同、发票或收据)。

三是控前置,不再将网签备案作为办理房地产遗留项目不动产转移登记(分户)的前置条件;物业维修基金实行承诺制办结;对购房业主缴清购房款和相关税费的,不得以产权人欠缴税费为由停止办理分户登记,产权人欠缴的税费通过司法程序追缴。

四是简流程,将遗留项目分户由“二审制”(初审、审核)优化为“一审制”(审核)。

五是集体办,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由开发企业或产权单位以集体件的形式集中报送材料、集中缴税,提升办理效率。

不动产登记机构对房地产遗留项目分户登记实行即来即办,分户登记综合窗口根据分户登记办理量开通夜市、周末专场满足群众办证需求,力争2021年12月底基本解决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分户登记做到符合登记条件、有办证需求的应发尽发。

记者 云静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总工会  蒙ICP备114005003号

业务咨询:0471-5979451

举报电话:0471-5981596   4600893

举报邮箱:hszghjgjw@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10402000107 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