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时政要闻

城市基层治理的“赛罕模式” 咱老百姓在点赞

发布时间:2020-06-24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

       呼和浩特新闻网6月24日讯 (记者 栗溶)“城,所以盛民也。”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关系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和人生幸福。6月23日,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对赛罕区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进行了采访。近年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通过构建“红色领航、网格赋能、四治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探索出一条立足群众需求、符合发展实际的城市基层治理“赛罕模式”,而这样的模式也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称赞。

      在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四千米社区乳品厂小区,这里的老党员工作室在辖区内十分有名。居民们有任何急事和难事,都愿意和老党员们聊一聊;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支平均年龄65周岁以上的老党员巡逻队让群众们看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了今年已经70岁的老人赵玉琴,精神矍铄、头脑清晰,是老人给人的直观印象,据介绍,老人从大年初五投身防疫一线,坚持工作达两个月,写下57篇日记,242户的居民信息,排查解决问题44项。四千米社区乳品厂小区党支部书记李德生在采访中对记者说:“我今年84岁了,已经有38年的党龄,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的终身任务和使命,继续发挥好自身的力量,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让大家通过生活环境等一点一滴的改善体会到快乐,这就是我们要贡献的力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赛罕区坚持红色领航,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法宝。以乳品厂小区为例,社区党支部始终突出问题导向,精准破解社区治理难点和堵点,从前的脏乱差小区如今变得宜居和谐,居民们心头的烦心事一件一件被解决,这其中党建责任制的落实落细尤为关键。

      位于赛罕区金桥开发区的达尔登社区辖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现有居民5503户。达尔登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13年,现有在册党员160名,社区工作者9名。提起这里的城市基层治理,一定要提到一个关键词“红动力”。

      在这里,有“红动力”社区支部党员先锋队、“红动力”物业党支部、“红动力”综合治理大队和“红动力”联合党委。

      据介绍,由5个小区党支部与社区7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理论宣讲、文体健康、科普科技、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宣传、青少年实践教育、金融电商)共同组成“红动力”社区支部党员先锋队。红色堡垒建立在群众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的困难,反馈群众的意见,为网格精细化管理筑牢了组织保障;社区与辖区住宅小区5个物业公司的党员共同组成“红动力”物业先锋党支部。实行每月例会制,定期对辖区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逐一梳理,商议解决方案,稳固治理成果;达尔登社区支部与金桥派出所、司法所、城管六大队、小区秩序局、环卫及包联部门金桥管委会建设环保局、安监办各部门共同组建了“红动力”综合治理大队,形成合力,对辖区各类问题、矛盾开展工作;达尔登社区党支部与喇嘛湾镇党委、小碱滩党支部、京东内蒙古物流有限公司党支部、吉赞党支部、金谷农商银行党支部共同组成了“红动力”联合党委,建立村居联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的党建格局。

      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在筑牢筑强红色阵地后不断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勃勃生机,也同时看到了在生产、生活、生态等多个维度上的拓展和延伸,也看到了配套资源向街道社区的下沉,更看到了多方联动、多元服务能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在达尔登社区旁边的小区里,有一条长长的党建长廊,小区居民正在坐着谈心,社区活动中心里有的居民在打乒乓球,有的在练舞蹈、练合唱......“正在排演的节目是《不忘初心》,合唱团已经组建7年了,都是退休人员,作为一名党员,要弘扬正能量,我们一般每年要为居民们演出十几场,社区在服装和设备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极大支持。”采访中达尔登社区合唱团团长李威说道。“我觉着现在社区生活越来越丰富,幸福感也很足,这也是咱们国家从上至下一起努力的结果,非常不错,很赞。”正在活动中心打乒乓球的居民陶在唐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居民们一点一滴的好的反馈背后都是一点一点的付出。在达尔登社区,记者看到了一本厚厚的社情民意记录本,这里记录着居民们大大小小的事情,每一个需求都有图片等相关的说明,每一个需求都有落实结果的记录。

       提起大台什社区,呼和浩特人没有不知道的。大台什村始建于清代,有着400多年的历史,2011年整村改造后,更名为大台什社区。大台什社区党委结合自身独特的民俗文化建成党建文化馆,党建文化馆内设有党史展厅、党建展厅、民俗展厅,各展厅以党史为主线,以图片和实物为载体,不仅展示了过去村庄的历史特色和党建工作,还展现了大台什社区的风土人情、村庄风貌,真实记录了农村的发展和生产生活。800平方米的党建文化馆,让新老社区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根源感和归属感。

      如今,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台什社区已深入人心,行走在小区图文并茂的党建文化长廊中,这道社区中亮丽的“红色风景线”构筑起大台什社区内容丰富的宣传学习平台,这里已成为宣传党建知识的载体、教育党员的阵地、引领社区居民文明生活的基地。目前,大台什社区正在实现组织全覆盖、活动全覆盖、服务全覆盖,全力打造“红色家园,幸福大台什”党建精品社区。

    “现在充分能体会到干在一起的浓厚氛围,我们大台什社区不仅仅是一个红色家园,还是一个充满浓浓乡情的家园,这么多年的老邻居,历来都是善良的、积极向上的,现在小区干净、漂亮,大家都是有意识、自觉地去爱护共同的生活环境,就连小娃娃们也知道垃圾分类,要讲卫生、懂礼貌。”市非遗剪纸传承人杨爱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村改居以来,大台什社区“两委”把更多工作重心放到了为居民服务上来,由责任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根本转变。

      走进社区便民服务大厅,这里不仅设有党建窗口、共青团窗口、妇联窗口、民政和劳动保障等窗口,还设有代收水电费、天然气费等服务,为最大程度方便社区老年人,社区还特别引进了福源养老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

       为了实现精细化服务,大台什社区党委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将辖区分成8个网格党小组,设立21个党员中心户,每个中心户就近联系3至10名党员,为每个党员中心户制作门牌,亮明党员身份,明确党员职责,为打造精品社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大台什社区发挥党建网格作用,把工作链条延伸到党小组,每个楼栋设立党员中心户,建立楼栋联动机制,实现组织架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聚焦党支部功能、党建网格服务、物业公司职能,以党支部和网格代替过去的村民小组,变粗放式管理为下足“绣花功夫”的精细化服务,让党的政策和党委政府的工作在网格中细化、实化、深化,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同时积极推进基层党建网格化治理,切实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大台什社区还构建了党委成员+党支部成员+党小组成员+党员中心户+网格员/物业服务员+社会组织/志愿组织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网格队伍,实行社区书记(网格长)每天一次进网格,各级网格员全天在网格,推行快办、交办、会办、报办工作法,按照分级分类处置要求,对采集的信息做到即采即报,对当场能解决的问题,就地处理解决,做到“格事格了”,实现党建引领各项工作与服务“一网全面覆盖、多线协同发力”,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文明创建,搭建邻里交流平台,不断营造网格内新时代文明实践浓厚氛围。

      大台什社区党建工作按“五个好”目标要求,不断开拓进取,先后荣获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十佳文明村”“全国第二批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几十项荣誉称号。

      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永泰社区是伴随着城市发展成立起的新型社区,这里的永泰小学堂、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居民议事厅、娜荷芽乐园等多功能的为民服务机制让人眼前一亮,而其打造的智慧党建数据中心通过数据的多功能、多层面集合,着力构建“党建为统领、网格化管理、多元化参与、精细化服务、智能化应用”的综合信息平台可以让基础信息更准确、源头防范更有效、遇事处置更快速、民意反映更顺畅,通过大数据的汇总、检测、分析,完整实现了受理、执行、督办、考核的闭环管理。据介绍,永泰社区网格管理创新地使用了“网格+警格”的模式,实现让居民暖心、顺心、放心、开心、宽心的目标。创新,是这里的基层治理一个显著的特点。

      红色领航,多方联动扩大组织覆盖;网格赋能,多措并举延伸治理触角;“智治、自治、法治、德治”四治融合,多维发力提升服务效能。一条立足群众需求、符合发展实际,充分体现细心、耐心、巧心的城市基层治理“赛罕模式”正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么心中绽放出幸福之花。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总工会  蒙ICP备114005003号

业务咨询:0471-5979451

举报电话:0471-5981596   4600893

举报邮箱:hszghjgjw@163.com

蒙公网安备 15010402000107 号

技术支持:内蒙古酷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